人造地球卫星由火箭发射入轨,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飞行轨迹叫做发射轨道,也称为发射弹道。发射轨道包括垂直起飞段、程序转弯段和入轨段。垂直起飞段和程序转弯段大同小异,但在入轨段根据轨道高度的不同有直接入轨、滑行入轨和过渡转移入轨之分。
近地轨道卫星一般直接入轨,即火箭连续工作,当最后一级火箭发动机关机时,卫星就可进入预定轨道。
中、高轨道卫星常常滑行入轨。其发射轨道由火箭发动机工作时的主动段、发动机关机后靠惯性飞行的滑行段和发动机再次工作时的加速段(即入轨段)组成。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常常采用转移轨道入轨,它的发射轨道因火箭的级数不同而略有差异。以三级火箭为例,发射过程一般如下:
第一、二级火箭经主动段、停泊轨道段和加速段,将卫星连同火箭上面级送入200-400公里高的圆形停泊轨道。当飞经赤道上空时火箭上面级点火,把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与停泊轨道相同、远地点高度为35786公里的大椭圆转移轨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行时,地面测控站要精确测量它的姿态和轨道参数,并随时修正它的姿态偏差。当卫星在预定的点火圈运行到远地点时,地面测控站发出指令,让卫星调整到预定的姿态,星上的远地点发动机点火,使卫星提高飞行速度,同时改变飞行方向,进入准地球同步轨道。
如果要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则需用卫星上的小推力发动机调整它的运行速度,即轨道周期,使它慢慢地到达预定的经度上空。这一过程叫卫星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