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观看电视中播放的动物世界节目时,你可能注意到这样的镜头:动物研究人员为某种野生动物戴上一种特制的项圈,然后把它们放归大自然。可别小瞧这个项圈,它是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制的卫星定位项圈(或称“卫星定位跟踪器”),在野生动物保护中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野生动物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因此如何更有效地研究和保护野生动物成为动物学家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随着导航卫星的出现,给野生动物戴上卫星定位项圈来进行跟踪与研究,就像是为动物学家们安上了一双“千里眼”,它具有覆盖范围广、精度高的优势,不受时间、地点、气候、地理环境等限制,无论被跟踪的动物生活环境多么险峻,行为多么隐蔽,卫星定位项圈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这种跟踪手段在为动物学家们提供有用研究数据的同时,还不会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造成损害,既能达到原位监测的目的,又不妨碍野生动物活动的自由度,从而实现了远程原位监测的效果,也克服了动物学家实地科学考察难度,减轻了工作强度。
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制的卫星定位项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导航卫星接收器,能实时获取动物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二是无线电发射器,能将导航卫星接收器和动物数据采集器的数据发送给地面接收设备。有的动物跟踪器上集成了动物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动物学家们关心的动物相关数据,包括动物的心跳、体温,以及动物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卫星定位项圈一般都具有定时自动脱落功能,这样既能够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又有利于研究人员回收数据。
回收卫星定位项圈数据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项圈将整个跟踪过程获得的信息存储起来,待跟踪过程结束之后,研究人员取出这些信息,并输入计算机,然后运行预先编好的程序就能得到他们想知道的有关数据。第二种是项圈存储信息后,每隔一段时间,研究人员到发射器信号覆盖区内接收,实现定时回传。第三种是项圈将获取的信息立即发送给研究人员携带的地面接收设备,从而实现实时回传。
现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成为人类研究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生物多样化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天上的候鸟,陆地上的濒危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雪豹、北极狼、野生骆驼等,尤其是在研究野生动物群体迁徙行为方面,更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以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界多采用国外卫星定位项圈,而今,随着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投入运行,“北斗”定位项圈已应用到藏羚羊科考中,其独有的短信功能更是在跟踪野生动物方面凸显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北斗”技术会与更多野生动物结缘,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出应有的贡献。(徐菁 国际太空)
为野生动物佩戴卫星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