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以车轮、平轮、主轴等各种齿轮的复合运动为基础,只要在车子开始运动时把车上木人的手指向南方,之后不论车向何方转动,木人的手始终向南。
尽管直到宋代才出现描述指南车结构的记载,但关于指南车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一直存在多种说法,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是黄帝发明了指南车。据晋崔豹《古今注》卷中记载:“大驾指南车,起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远古的时候,黄帝因为行“仁道”一事跟主宰南方的炎帝打了起来,并且大败炎帝。炎帝的惨败,激怒了他的孙子蚩尤。蚩尤假借炎帝的名号自立为帝,聚集众多人马,扛着大旗,杀气腾腾地朝黄帝的部落扑去。
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一场恶战。血流成河、尸积成堆,打得天昏地暗,山呼海啸。酣战中,蚩尤不知道施了什么魔法,竟弄出漫天遍野的大雾来。一时间,白茫茫的大雾包围了黄帝的大军,并使其彻底失去了方向。黄帝站在高大的战车上,挥舞着宝剑高喊:“往外冲呀!拼命往外冲呀!冲出去就是胜利!”
可是,谁能冲出去呢?大雾死死地“锁”住了他们。
喊到最后,黄帝终于累了,他颓丧地坐在战车上,听着麾下士兵的嘶吼和哀嚎,心如死灰。他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默默地对自己说:“得造个能辨别方向的东西,让它指引我们出去!”想着想着,他的头脑中竟出现了一幅清晰的图画:一个小人,站在一辆车上,手指着南方。不论车子怎样转圈,小人手的方向也不会改变。一道灵光闪过,黄帝的手不知怎么开始动作起来,很快,一辆精巧的“指南车”便做成了。在这辆“指南车”的引导下,黄帝率领着他的队伍,顺利冲出了迷雾。后来,黄帝重振旗鼓,最终打败了蚩尤。
这个神话故事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也不知道已经流传了几世几代,直到魏明帝青龙年间(233~236),人们还对这个故事津津乐道。不过谈论归谈论,很少有人想到要亲自动手去复制一个指南车。倒是魏朝的马钧,率先迈出了这一步,并被宋人所记载,为中国古代科技史填补了一页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