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测绘技术的发展与分类简述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8-08

  测绘是测量与绘图的总称,它以地球和地球表面上的实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实体进行测量和描绘的科学。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测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绘图是将测定的物体用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

  测绘是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测量方法和仪器工具的创造和改革。17世纪以前,人们用简单的工具,如绳尺、木杆尺等进行测量,以量测距离为主。17世纪初发明了望远镜。1617年创立的三角测量法,开始了角度测量。1730年英国的西森制成第一架经纬仪,促进了三角测量的发展。1794年德国的C.F.高斯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开启了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1859年法国的A.洛斯达首创摄影测量方法。20世纪初,由于航空技术发展,出现了自动连续航空摄影机,可以将航摄像片在立体测图仪上加工成地形图,促进了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起,测绘技术朝着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1948年起各种电磁波测距仪出现,使导线测量得到重视和应用。但总地来讲,测绘在人们内心中一直是“蓝领”行业。

  人造地球卫星应用与测绘行业后,在测绘学中开辟了卫星大地测量和航天摄影测量等新领域,而且为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和工程测量赋予了新的技术手段。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应用于测绘领域,带来了观测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的革命,测绘由“蓝领”转变为“白领”行业。现代测绘学研究范围已扩大到外层空间,成为研究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表达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测绘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

  1.大地测量学:是测量和绘制地球表面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建立与时相依的地球参考坐标框架,建立与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

  2.摄影测量学:通过卫星或飞机上的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或获取地面的波谱特征,并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摄影测量技术和外业调绘等,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航空摄影测量的主题,是将航摄像片的中心投影变换为正摄投影。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直接测量外方位元素,使直接地学定位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了摄影测量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制图效果。

  3.工程测量学:工程建设中所有测绘工作统称为工程测量,包括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按其工作顺序和性质分为:勘测设计阶段的工程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施工阶段的施工测量和设备安装测量;竣工和管理阶段的竣工测量、变形观测及维修养护测量等。卫星导航技术,特别是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并使过去许多无法想象的监测工作(如长期连续的变形监测)成为可能。

  4.海洋测绘:指测量海洋底部的地球物理场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并绘制成不同比例尺的海图和专题海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