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专访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莉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17

  (北斗网讯 记者李玲丽)在北斗系统逐步融入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大背景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七届大会将于11月4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北斗网记者特别邀请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莉作客北斗会客厅,接受北斗网独家专访。

  记者:王莉主任,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北斗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是什么时间成立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王莉:主持人好!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的全称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成立于2011年年初。

  进入21世纪,卫星导航领域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和复杂的变化,主要卫星导航国家在战略政策上不断调整完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当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即将建成,标志着北斗系统即将进入新的建设和发展阶段,北斗开始具备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北斗与世界的联系将日益紧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开拓国际视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推进开放合作,已成为北斗系统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如何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调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系统建设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更紧密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之中,使北斗能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已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北斗系统国际合作战略政策研究和国际市场开拓研究,参与国际协调,组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与国际合作相关的基础能力建设等工作,为政府和企业开展北斗国际合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支撑。

  记者:能请王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研究中心的具体工作么?

  王莉:依据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的职责,目前研究中心正在开展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战略研究、政策研究和国际市场开拓研究等,为北斗国际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顶层指导;二是参与国际协调,依托政府间双边合作平台和国际多边合作平台,参与北斗相关的各类双边和多边国际协调工作;三是组织开展国际合作相关工作,推进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北斗/GNSS国际应用演示和用户体验活动(BADEC)等国际倡议;四是组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组织专家参与ICG、ENC、ION等卫星导航领域各类国际会议,参与ICG相关国际活动等;五是开展基础能力建设,包括建立国际工作数据库,建设维护ICG-7网站等。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BADEC项目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

  王莉:BADEC是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于2011年12月在ICG第六届大会 B组第三次工作组会议上提出的一项国际倡议,是北斗国际应用演示与用户体验活动(Beidou+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 Experience Campaign)的英文简称,旨在让国际社会特别是亚太地区用户了解北斗、应用北斗,提升多GNSS应用水平,鼓励亚太地区国家政府部门、用户部门和相关企业联合开展包括北斗在内的多GNSS应用演示和用户体验活动,联合开发新应用,从而使卫星导航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并实现各GNSS系统的发展共赢。

  BADEC活动规划内容包括:宣传展示、应用演示与用户体验、研讨会和论坛等。2012年,BADEC活动将开展“北斗亚太行”宣传展示,推进系列应用演示项目。BADEC活动将积极利用各种国际合作资源,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合作方式进行推进。

  为推进BADEC倡议,目前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已与亚太地区1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初步联络沟通,派专家参加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和东盟等国际组织的培训班授课,借助联合国GNSS应用国际会议、澳大利亚IGNSS国际研讨会、第三届亚太区域GNSS会议、韩国导航年会等各种国际会议对BADEC倡议进行了推介。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iGMAS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

  王莉:iGMAS是指国际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nternational GNSS Monitoring & Assessment System)的简称。2011年6月,在ICG-6预备会上,国际合作研究中心首次提出了iGMAS倡议,在2011年9月ICG-6大会上,iGMAS倡议得到了各国代表团及IGS、IAG、FIG等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并被写入联合国外空司ICG-6会议联合声明文件,会议批准正式成立了国际GNSS监测与评估子工作组,由中方、IGS组织、日方担任联合主席。

  GNSS开放服务性能将直接决定用户使用的安全和可靠性,因而针对GNSS开放服务的监测评估成为卫星导航发展的新趋势。iGMAS旨在建立一个全球分布的GNSS信号跟踪网络,通过多GNSS高精度接收机和高增益全向天线,监测多GNSS 的服务性能和信号质量,为全球广大用户提供服务。

  目前,依托国内优势资源单位和有关专家,研究中心已组织成立了iGMAS专家工作小组,正在开展协调策划、合作模式与途径、协调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iGMAS相应的技术准备,并结合国际协调与交流、对外合作洽谈等活动,与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沟通接洽,为下一步推进iGMAS倡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记者:在ICG-7的筹备工作中,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哪些任务呢?

  王莉:ICG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的英文简称,该组织于2005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增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兼容与互操作,促进卫星导航全球应用,是当前国际卫星导航领域最重要的多边平台。ICG每年召开一次大会,由各大供应商申请轮流主办。2012年11月4日至9日,我国将主办ICG第七届大会(ICG-7)。

  ICG-7的主办是2012年北斗国际工作的一件大事,研究中心参与了会议的整体策划,并承担了前期调研、协调联络、宣传展示、会议保障以及ICG-7网站建设等大量工作,是筹办ICG-7大会的主要支撑保障单位。

  截至目前,研究中心已代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ICG-6大会上作了关于ICG-7筹备情况的官方声明,制作并播放了北京宣传片;在ICG-7第一次预备会上介绍了ICG-7筹备情况,前期工作得到了ICG执行秘书处的充分肯定。同时,ICG-7会议网站的设计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并在4月底投入了试运行,5月15日左右将正式开通。研究中心相关代表作为ICG-7中方联络人,还负责与ICG执行秘书处开展联络和协调沟通等工作。

  记者: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参与ICG、慕尼黑峰会、ION等国际性会议,您认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什么需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王莉:近年来,我国组织专家连续多年参加了联合国GNSS应用国际会议,斯坦福大学PNT会议、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欧洲导航会议(ENC)、莫斯科国际卫星导航论坛、国际GNSS论坛(IGNSS)、亚洲大洋洲GNSS应用区域研讨会、韩国导航年会等各类大中型国际交流活动。通过广泛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开阔了国内卫星导航专家的视野,增进了国内国际同行的了解和共识,也创造了更多的合作发展机会,对北斗国际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下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遵循“开放合作、主动作为”的发展理念,继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已经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协商,推动全球范围内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通过与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开展沟通与合作,支持其通过利用全球已有资源而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在卫星导航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我们将努力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实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包容性增长和互利共赢”。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