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网讯 记者李玲丽)在北斗系统逐步融入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大背景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七届大会将于11月4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北斗网记者特别邀请了中国卫星导航管理办公室专家、武汉大学教授章红平作客北斗会客厅,接受北斗网独家专访。
记者:您好,请您先给广大网友就GNSS“参考框架、授时与应用”是什么做一下简单的科普。
章红平:GNSS参考框架即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坐标系在地球上的实现,也就是将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的几何上抽象的坐标系,通过在地球表面布设若干个参考点,并监测分析这些点的坐标变化,来建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坐标方位应用与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联系。GNSS授时就比较简单了,就是通过卫星导航终端来确定时间。
位置、时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元素,GNSS参考框架、授时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测绘、电力、通信等行业,GNSS可以提供厘米乃至毫米级的位置,时间同步可以达到数十个纳秒的精度。
记者:请您谈谈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委员会(ICG)工作组D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章红平:ICG工作组D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各GNSS系统的大地参考系统和时间参考系统;推广多GNSS监测站网的运行标准;推广民用GNSS站网的使用方法;促进各国支持实现区域参考框架。
记者:工作组D成立以来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章红平:2010年ICG-5以前,工作组D的名称是“与国家和区域当局及有关的国际组织互动问题”,关注焦点较分散,如2008年ICG-3上讨论的在GNSS卫星上放置激光反射镜;2009年ICG-4上的行动提案4中提到的探测并削弱电磁干扰源等。2008年ICG-3以后,D组工作开始逐渐聚焦,成立了两个任务组,即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任务组。此后的ICG-4、ICG5、ICG-6上,工作组D围绕这两个任务组的议题,开始逐步凝练。2010年10月在意大利都灵召开的ICG-5上,正式将工作组D更名为“GNSS参考框架、授时与应用”。
工作组D的主要进展是成立了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这两个任务组,并组织形成各大GNSS系统的时空系统模板。此外,D组围绕GPS/BeiDou/GLONASS/GALILEO这个多GNSS系统时代需求,在国际大地测量联合会下,基于国际GNSS服务(IGS)实体发起了全球多GNSS试验,即IGS M-GEX计划。
记者:目前工作组D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世界各国取得了哪些共识,还有哪些分歧?您认为D工作组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章红平:工作组D关注的重点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坐标参考框架、时间参考的实现与应用。难点是在多GNSS系统时代,如何监测并形成全球一致的坐标和时间应用服务。目前,各大GNSS系统在坐标系统、时间系统的一致性监测上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但对如何监测评估的实现途径上还存在差异。
我认为工作组D未来的工作重点方向是IGS M-GEX计划和多GNSS大地/时间参考的互操作。IGS M-GEX计划是多GNSS时代综合应用推广的重要平台之一;GNSS大地/时间参考的互操作也是多GNSS时代综合应用的基本问题,需要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
记者:您认为,就D组的工作而言,北斗的加入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
章红平:北斗的加入丰富了工作组D的工作内容。坐标系统上,我们积极推介了北斗的CGCS2000坐标系,并提交了模板。时间系统上,我们充分展示了北斗时的稳定性。此外,工作组D发起的IGS M-GEX计划,北斗系统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记者:在ICG-7上工作组D要开展哪些工作?筹备工作进展如何?
章红平:ICG-7即将于2012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期间,工作组D将与工作组A、B互动,讨论工作组工作内容之间的交叉问题,并定义各自的工作内容。IGS M-GEX计划的工作进展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仍将是ICG-7上的一个焦点;多GNSS大地参考的互操作问题,也将是一个重要议题。目前,相关筹备工作进展良好,我们即将于7月底在波兰IGS Workshop期间,与工作组D的主席等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