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 应用 > 产业
周儒欣:实现导航应用大国到导航应用强国的梦想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28

  (北斗网讯 记者陈飚)2013年5月15日,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武汉开幕,北斗网在会议期间专访了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周儒欣认为,北斗应用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企业需要“内生”,也需要“外长”,提升产业规模,这样才能实现从导航应用大国到导航应用强国的梦想。

  最小北斗“芯”

  记者:此次导航年会,北斗星通推出哪些新产品与新应用?

  周儒欣:Humbird芯片是国内首款55nm工艺兼容北斗的多模GNSS SoC芯片,也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尺寸最小的北斗多模GNSS芯片,比公司的第一代芯片体积减少了80%,功耗降低了70%,而且具有超高灵敏度。UM220-III模块内嵌Humbird芯片,定位精度、灵敏度均达到国际主流GPS模块性能,可应用于车辆监控、物流追踪、GIS数据采集、电信/电力授时、气象探测等领域。UR370高精度接收机是业内首款基于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三系统七频接收机,支持北斗三频应用,同时支持GPS和GLONASS系统,可实现国内CORS网平滑升级。接收机已经在多个城市级、省级和行业CORS网完成工程检验。北斗星通作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湖北省示范项目全部参考站接收机的供应商,得到了专家一致好评。

  基于北斗的驾考应用是根据2012年公安部出台的关于驾考新规定而派生的应用,可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和0.2度/米基线的定向精度,完全满足以驾驶员考试的定位定向应用需求。该应用基于我国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升驾考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可实现自动评判、实时监控、异地监管等功能。北斗星通自主研发的“基于北斗高精度监测预警系统”采用北斗星通UR370高精度接收机,可应用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滑坡地址灾害监测、坝体变形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尾矿坝变形坍塌监测、桥梁变形监测和建筑物变形监测等领域。特别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雅安示范系统在芦山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练内功,利用优势

  记者:这些新产品新应用是在去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公布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研发生产出来的,请问北斗星通是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到这些的?

  周儒欣:北斗星通伴北斗生、随北斗长,从成立之初便与北斗紧紧捆绑在一起。北斗星通子公司和芯星通自2009年成立以来,就将开发支持北斗的多模GNSS SoC芯片、模块和接收机产品为己任,从2010年发布支持北斗的第一代高性能SoC芯片开始,陆续推出UM220、UM220-II等导航型模块,以及UR240、UR360等高精度接收机,并作为北斗民用重大专项导航型基带芯片项目、高精度OEM板项目承研厂家,积极参与了北斗系统的建设和产业化应用推广工作。北斗星通之所以可以抓住北斗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短时间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正是基于长期以来的核心技术积累和产品化经验,以及对于北斗系统的专注及深刻理解。

  记者:ICD正式版公布之后,北斗星通和我们国内的很多厂商直接就要面对国外厂商的竞争压力,作为国内企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竞争?

  周儒欣:北斗ICD的正式公布,对北斗星通以及国内其他企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国外主流卫星导航企业如英国CSR公司、瑞士u-BLOX公司、美国Trimble公司以及加拿大NovAtel公司等,具有长期的接收机产品技术的基础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先入优势,将会快速推出支持北斗的系列产品。北斗市场已走向国际化,其竞争水平也提升至与国际主流GPS产品齐平,尤其是基础部件如芯片、模块产品。作为国内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必须加练内功,下大力气快速提升基础产品综合性能。相对于国外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圈,我们的劣势在于对于用户的理解还不够深,在挖掘客户深层次需求及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上,与国外企业还有差距。但是北斗星通也有自身特殊的优势,那就是基于对北斗系统的深刻理解,以及长期以来在北斗主管部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的产品技术积累和规模应用的经验,已经基本具备了正面迎接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公司在本次年会所发布的新产品在产品性能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拓展新领域: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结合

  记者:北斗星通是国内第一家北斗运营服务商,2009年更是成为最大的北斗运营服务商,在运营服务领域,北斗星通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新的市场机遇下,北斗星通需要相应做出哪些新的调整?

  周儒欣:北斗星通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北斗运营服务商,如今拥有3万多入网用户和10万手机互动用户,占据我国北斗运营服务60%的市场份额,而在海洋渔业应用服务领域更是占据80%的市场份额。我们最大的经验一是做一件事要坚持不懈。二是目标市场的选择。北斗的RDSS功能是北斗区别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大亮点,其短报文功能在海上和稀疏地区没有通讯手段的时候可以发挥大作用。因此,对于海洋渔业应用这块目标市场,我们找准了服务对象以及自身的优势所在。今后,我认为北斗星通还要在中国的边远地区进一步深入挖掘RDSS业务,要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有机结合。如何将北斗的RDSS功能应用到海外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要服务更广大的客户,不仅要造福中国还要造福世界。

  今后,在新的市场机遇下,北斗星通需要深化业务形态,拓展服务对象和内容。对于渔船用户,北斗星通用可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气象服务、渔汛服务等。充分利用北斗RDSS功能和渔船已经安装的设备,把渔船和海上的等信息采集下来,可以作为相关增值服务的数据来源。此外,可以把海上的经验拓展到内陆。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驴友失踪的事件发生,如果驴友可以装备北斗终端,那么会为旅游探险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还有便是在荒漠调查、船联网等多个领域都可以实现业务拓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随势而上

  记者:去年,由于整体环境欠佳,北斗星通陷入低谷,今年有望强势反弹。这1年来“V”字型的走势,您觉得对于北斗星通来说,是一次怎样的经历?在您看来,北斗星通反弹的推动力在哪?

  周儒欣:从经营数据来看,2012年是“V”字的低谷,但是2012年我们公司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北斗星通上市后,我们收购了几家公司,增加了业务板块,虽然有经营风险,但是我们控制得很好。面对北斗与物联网、云计算结合,国家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自己必须要有深厚的内功。而公司前几年就是在打基础、练内功。2013年,我相信我们的盈利能力会持续增长。这些年,我们总结了很多经验,我们的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随着北斗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我们通过前些年产业布局,让我们企业做好了准备。这是北斗发展的东风,我们要乘势而上,做出各个方面的调整。

  记者: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对于培育北斗产业的发展有明确的阐述。如今,全国各地也在陆续建立北斗产业基地,在您看来,北斗星通要怎样借助这些利好消息,实现自身的发展?

  周儒欣:国家层面将北斗纳入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很多地方包括北京市都将北斗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如何借力?我们还是要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各地示范工程应用,积极争取相关支持。但对于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北斗产业基地,我觉得需要用审慎的眼光看待,要警惕产业过热。

  抓住北斗新的发展机遇期

  记者:2000年,北斗星通伴随中国首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成功发射而创建,可以说北斗星通见证并参与了北斗产业的逐渐发展,并成为北斗应用的行业领先者。为什么企业从一开始就与北斗结缘,这十多年来与北斗共同成长过程中,北斗为企业带来了什么?企业又为北斗产业的发展做出与了哪些贡献?

  周儒欣:1997年,我和几位专家到美国对Trimble公司、Ashtech公司、高通公司进行了三个星期的考察。看到高通公司的车船监控系统,对于车、船、物流等实现了很好的跟踪与监控。除此之外,高通公司还基于卫星导航技术发展了大量的产业应用,并申请了很多的技术专利,实现了很大的盈利。这让我们很激动,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

  2000年9月25日,北斗星通成立。2000年10月23日北斗第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可以说,北斗星通伴北斗生、随北斗长。这十多年的发展,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北斗试验系统”第一颗卫星发射到2007年“北斗系统”第一颗卫星发射,北斗星通主要推广了“北斗试验系统”的应用,特别是北斗星通做的“北斗试验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对于北斗开放民用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技术准备,北斗星通也在2007年实现了上市;第二个阶段,从2007年上市到去年年底,是“北斗试验系统”推广和“北斗系统”应用开发并行阶段,北斗星通在“北斗系统”应用开发,特别是芯片的研发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专门成立了芯片公司;第三个阶段是“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阶段,我们也将努力发展北斗的多方应用,为北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企业在这个阶段实现新的发展。

  记者: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北斗应用——机遇与挑战”,在您看来,北斗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未来将有哪些展望?

  周儒欣:北斗系统正式运行以来,我国北斗应用产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在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之后,北斗应用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北斗应用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随着北斗ICD的正式公布,对北斗星通以及国内其他导航企业也将面临来自国外公司竞争巨大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在技术方面北斗星通将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开发,要舍得投入,还要不分国内和国际吸收人才,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管理和市场方面,我们紧紧围绕需求做文章,抓紧时间苦练内功,同时不断提升内部的管理能力,并在适当的时机并购国外技术水平较高的公司,实现北斗星通新的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北斗产业发展还不是很规范,我也希望政府除了加大对北斗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之外,也要建立一个有序的产业秩序,让国内企业有准确的定位,实现良性竞争,同时要培育龙头企业。这也需要企业要有理想,发挥“内生”与“外长”,“内生”是指企业要静下心来,把产品、服务做好;“外长”就是收购、兼并,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规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国从导航应用大国到导航应用强国的梦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