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网讯 记者陈飚)2013年5月15日,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武汉开幕,北斗网在会议期间专访了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
量产是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
记者:华力创通参加此次导航年会有哪些亮点?
王伟:此次年会华力创通有不少亮点,从芯片、终端到测试设备,都有新产品亮相。此次推出的芯片并非纯导航型芯片,它兼容北斗和GPS,并把智能操作系统、多媒体影音等集成到一起,这样就借助其他产业实现了北斗产品的批量生产,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终端上,我们今年主打北斗户外产品,集成了我们研发的北斗/GPS兼容模块,这部终端还有一个底座,还能发挥北斗短报文功能。在测试系统上,我们做了一个卫星导航信号存储转化设备,可以把车辆行驶信息都记录下来,也就是说厂商的很多车试在实验室就能完成,这样便大大降低了成本。
记者: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公布后,中国的厂商要面对外国厂商的竞争压力,您觉得国内企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竞争?
王伟:业界也经常讨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优劣势问题。我觉得国内企业在北斗的技术上存在优势,我们至少不比国外企业差,甚至可以说比他们强,毕竟我们做了那么多年北斗,有理解优势。其次,我们对于中国北斗产业以及市场的了解也比他们深刻。我觉得在综合应用的成本上,我们存在劣势,我们相对纯GPS产品来说,成本比较高。
我们清楚了自身的优劣势,就要弥补劣势,扬长避短。现在,我们通过各种方法降低成本,比如通过集成应用把北斗融合到其他产业上,这样就降低了成本。我们这次推出的北斗/GPS智能多媒体芯片就是这样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从而在成本上达到与同国外同功能产品持平。因此,量产是关键,我觉得国内企业都应该这么做,并寻找差异化,生产特色产品。
产业链互补,壮大民族产业
记者: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您觉得华力创通有哪些优势?国内企业怎样才能做到良性竞争?
王伟:通过各种比测,在北斗核心技术研发上,华力创通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我们在细分的部分领域也处于国内领先,但在我看来,我们还需要向国内的同行学习一些具体的应用以及细分市场的应用,我们要看到别人的优势去学习,也要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
我跟很多同行经常探讨业内竞争的问题,我觉得如今国内市场是很大的,只要融入手机、汽车这些大产业,市场将会更大。因此,在这个大市场中,没有一家能够将全部市场占领,所以我们业内企业需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把北斗国内市场巩固好。另外,国内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在全产业链上形成合作,从而形成合力,抵御国外企业的冲击。华力创通现在已经跟很多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整个产业链,我觉得这很关键。
记者:您刚才说到国内市场很大,那请您谈谈北斗应用市场的前景如何?
王伟:谈到北斗应用,大家会先想到手机终端应用,这个量是可想而知的。其次是车载应用,除了这两大市场还有很多细分市场。但目前中国比较成熟的北斗应用还是在车载应用上。 就像华力创通推出的北斗/GPS智能多媒体这款芯片,我们的出发点就是针对车载应用市场。首先是车载后装的应用,其次是行驶记录仪的应用。国家如今把北斗产业纳入战略新兴产业的“十二五”规划,有很多的扶持政策,像交通部就出台了车辆装载行驶记录仪的规定。因此,北斗应用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记者:您刚才提到国家把北斗产业纳入战略新兴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全国各地也在陆续新建北斗产业基地,您觉得华力创通要如何借国家政策的东风实现自身发展?
王伟:国家把北斗产业纳入战略新兴产业的“十二五”规划,这对北斗产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利好消息。我觉得如今中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氛围,我们作为处于这个产业链中的公司需要思考如何利用企业的优势,与各地政府、各地市场实现合作。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把北斗的核心技术做好,把市场应用和推广做好,和处于这个产业链的其他企业一起把北斗这个民族产业做大做强。
北斗非孤立,融入大产业
记者: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北斗应用——机遇与挑战”,在您看来,北斗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王伟:我觉得有很多机遇,刚说到的产业政策就是一个机遇。其次,北斗是朝阳产业,这么大的市场肯定也是很好的机遇。挑战上,我觉得是北斗应用的综合应用成本太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关键看企业能否找对方向。北斗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要融合到其他大产业中去。对于未来,华力创通有自己的规划,就是将卫星通讯和卫星导航相结合,实现通导一体化。我觉得北斗在这几年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个阶段,北斗应用领域一定要发展,错过了这个发展期就会掉队。而且这个机遇期就在今年,需要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