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陕西:北斗基准站即将正式运行
来源:当代陕西-陕西网 发布时间:2019-10-10

  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简称陕西省北斗基准站系统)已于2018730日进入系统测试和试运行阶段,今年6月系统测试完成,即将正式运行。据了解,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对全省94座基准站及邻省42座基准站观测数据信息实时自动获取、传输、存储与处理,开始面向地质、气象、交通等领域提供服务。 

  

为何建设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但是受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大气电离层、对流层等系统性因素的影响,仅依靠天空北斗卫星,定位精度只能达到510米,因此需要地面建设一定密度和均匀分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才能获取高精度的空间位置信息。 

  陕西省北斗基准站系统就是在陕西建设94座地面固定基准站,实时跟踪观测卫星信号,通过网络专线将卫星数据传送至数控中心,数控中心将处理后的信息播发给用户,实现了覆盖陕西全境的实时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的导航定位服务。通过建设该系统,填补了一张网在中心区域的空白,以及陕西省缺乏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的空白。 

    

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什么样

  20157月,陕西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启动,201612月全面展开。已于2018730日进入系统测试和试运行阶段,20196月系统测试完成,即将正式运行。 

  据介绍,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包括基准站、通信网络、数控中心、用户服务四大子系统。 

  总体来看,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高效安全可靠。每座基准站观测数据信息均由专网传输,并配备有远程实时监控视频设备,数控中心配备的安全防护系统,确保了数据信息服务安全保密,并实现网络管理、用户管理和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管控和运行维护。 

  均匀覆盖全省。94座基准站均匀覆盖陕西全省,平均间距约50千米。特别是位于周至县厚畛子镇的秦岭站承南启北,是唯一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站点,有效弥补了基准站在秦岭地区的分布空白,可为秦岭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构建生态屏障等提供高精度的时空信息服务。 

国测一大队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

  实现资源共享。与陕西相邻8省市签订了基准站数据共享协议,实现了与邻省边界区域的基准站数据共享,共享数量目前为全国之最,解决了与邻省空间参考框架统一、边界区域存在服务缝隙与盲区等问题。 

  设施功能先进。充分利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建成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的多模多频综合卫星导航服务系统,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 

  基准融合统一。同步更新完善了陕西省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重力控制网,实现了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融合统一,建成了陕西省统一、可靠、权威的空间参考基准。 

    

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的应用前景

  从应用前景上说,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将成为权威、可靠、自主可控的综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包括,空间规划监测、地震气象预报、生态环境保护、智能交通应用、应急救援指挥、重大项目实施等,更好服务于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和百姓生活。 

  当前,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已实现与陕西省地震局、陕西省气象局实时共享数据和信息产品,以及8个邻省市边界区域基准站数据实时传输。 

  在空间规划实施方面,利用系统精准定位和监测功能,协助相关部门建设了数字土地督察系统,实现了对侵占河道、非法采集矿产、森林大面积损毁、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占用图斑的定位及动态监管,大幅度提高了督查效率和执法力度。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利用系统精准定位和监测功能,建成秦岭生态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结合遥感航摄影像比对,服务秦岭北麓违建专项整治、自然保护区勘测定界,以及全省尾矿库和露天采掘场定位、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空间变化等地理国情监测。 

  在应急减灾防灾方面,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数据为基础,结合多源、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了平台综合数据库,建成省应急三维地理信息指挥系统,提升了我省应急指挥决策、监控研判和协调调度的科学化水平。 

  其他方面应用,系统还应用于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陕西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西安大环线高速公路设计、西安市渭河流域及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登记、榆林地区部分地表沉陷变形监测,以及全省不动产登记、移民搬迁、管线普查、工程竣工验收等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工程。 

编辑: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