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夏收夏种已近尾声,在南京各地的农村,随处可见各类农机行走在田间地头,抢抓时间进行作业。在六合区龙池街道头桥村,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成子忠指着不远处一台正在作业的插秧机,介绍起这个“大家伙”的不同之处。“这是一台连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插秧机,它在作业中的所有信息,包括轨迹、照片、作业面积等,都能在手机上看到。”插秧机前端装着一个砖块大小的黑色主机,上方安装了摄像头,这两样设备构成了一套“北斗农机管家”,在成子忠的手机上,也安装了一个对应的微信小程序。随着插秧机开始工作,手机上就能清晰显示蓝色的运行轨迹,而每过8分钟,摄像头就会自动拍摄一张照片,传送到手机上。
“农机管家”究竟好在哪?成子忠的回答就两个字:精准。“过去,我们和种植大户谈农机服务面积,基本上都靠肉眼来判断,双方很容易扯皮,有了‘农机管家’后,双方通过手机都能看到准确的数字,不会有任何意见。”另外,合作社聘请农机手操作,利用“农机管家”也实现了精确管理,避免了矛盾。目前,南京市不少农机合作社在安装了“农机管家”后,反馈都不错。据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统计,自5月21日开始安装以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南京市安装近400台,服务农田面积超过7万亩,且装机量还在不断扩大。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斗农机管家”就是南京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平台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代地理信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叠加了南京市“农地一张图”与作业地块图层数据。“对于用户来说,它的精准测算功能,能有效解决服务上的问题。
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正是南京市开发“北斗农机管家”的初衷,而从实际效果看,装上“北斗农机管家”,把手机变成新农具,带来的效应还远不止于此。(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