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北斗”藏羚羊回传数据正常
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7-22

  2013“我们与藏羚羊”科考行动给藏羚羊佩戴上了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希望通过卫星定位技术来跟踪他们的行进,逐步揭开藏羚羊的迁徙之谜。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次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应用。

  7月6日、7日,科考专家分别给三只藏羚羊成功佩戴了北斗项圈,它们分别被命名为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目前这三只藏羚羊的回传数据正常。传回的卫星定位数据将为专家研究和分析藏羚羊迁徙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北斗一号”是三岁多的成体,今年没有产仔,“北斗二号”是刚刚2岁的亚成体,“北斗三号”是今年刚刚产仔的4岁多的成体,它们都在向南走,但方向并不一致。三只佩戴项圈藏羚羊状态不同,但活动轨迹都很正常。给状态不同的藏羚羊佩戴北斗项圈传回的数据更全面,更有参考价值。国家林业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吴晓民介绍说,“佩带项圈的目的是研究藏羚羊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它们已经朝着自己的栖息地走了,三只藏羚羊不在一个方向是非常好的。”

  北斗项圈由天线、北斗模块、MCU板以及供电部分组成,经过几天的数据观察,专家表示,定位精度还是非常理想的。按照预测时间,项圈可以佩戴18-24个月,在这期间,藏羚羊会不断传来它迁徙或者休息等方面的资料。

  通过统计这几天的数据可以得出,每天藏羚羊的日活动规律非常清楚,在羌塘地区的藏羚羊每天7点到8点半、下午3点到晚上8点半,是活动量最大的时候,也是集中觅食的时候;现在迁徙速度大概保持在每天30公里左右;迁徙路径是它们不会走山谷,而是会采取迂回的路径,比方说沿着河谷低洼的地方行进,所以在整个观测的过程中,藏羚羊可以走的路,人类是不能到达的。

  因为藏羚羊是群体活动,佩戴项圈的藏羚羊的活动轨迹实际上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羊,不管它走到哪,都会把这群羊的各种信息提供给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就按照它的活动轨迹绘制藏羚羊迁徙的路径图,以及藏羚羊迁徙的时间表,为今后藏羚羊保护和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