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网讯 记者陈飚)2013年12月召开的3GPP第62次RAN全会上,LTE和UMTS基站辅助北斗定位的技术标准获得通过。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取得阶段性成果,北斗网记者特此专访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高工王如龙。
记者:据悉,2013年12月召开的3GPP第62次RAN全会上,LTE和UMTS基站辅助北斗定位的技术标准获得通过。请您介绍下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有哪些意义?
王如龙:3GPP标准化组织是由世界著名的通信标准化组织和通信设备企业联合成立的标准化组织,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组织之一,制定了最主流的第二代、第三代及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在全球拥有最多的用户。我们知道北斗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北斗的大规模应用,北斗在手机中的应用是目前看到的一项规模最大的大众应用。但北斗要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也并非一件易事,要跨越的障碍之一就是北斗在移动通信领域应用的国际标准,因为移动通信领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国际标准先行,没有国际标准就没有产品,也没有应用。正因为如此,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成立了“移动通信领域北斗国际标准联合推进工作组”,共同推进北斗国际标准的制定,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目标是制定3GPP支持北斗定位的标准,涵盖LET(4G)、UMTS(3G)、GSM\EDGE(2G)系统,包括技术协议、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2013年2月在维也纳召开的3GPP第59次RAN全会上“3GPP LTE和UTRA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业务”立项获得通过,通过联合推进工作组的共同努力,在2013年12月召开的3GPP第62次RAN全会上,LTE和UMTS基站辅助北斗定位的技术标准获得通过,这是北斗3GPP国际标准取得的一项重要的阶段成果,是北斗进入3GPP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手机应用北斗定位指明了一条技术路线,对北斗在手机中的推广应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的进程中做了哪些工作?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难点工作,又是如何解决的?
王如龙: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肩负着促进北斗产业化的职责,很早就意识到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对北斗产业发展的影响,把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作为北斗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制定北斗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规划和计划时,就把北斗进入3GPP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和各年度计划。这就使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成立了北斗国际标准联合推进工作组,组织国内北斗导航领域研发、测试的单位进入工作组,与移动通信领域的其他单位一道共同开展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的工作,协调北斗系统的相关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也充分认识到国际标准历来都不是纯技术领域的工作,它关系国家、组织和企业在技术上的制高点和行业的话语权,因此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北斗系统在3GPP标准体系中的特点研究,力争构建北斗系统在3GPP标准体系中的差异化优势,同时也积极与3GPP标准化组织沟通,寻求多方支持和帮助。另外,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还织相关单位开展3GPP中的知识产权研究,避免北斗进入别人布好的知识产权陷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所做的这些工作,从政策和执行层面保障了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记者:北斗系统2012年12月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1年时间,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便取得阶段性成果,您觉得原因有哪些?
记者:3GPP第62次RAN全会上通过的是LTE和UMTS基站辅助北斗定位的技术标准,这还是我们北斗进入3GPP标准的一项阶段性成果,其中并没有涉及北斗系统性能指标和一致性测试相关标准,按照3GPP的工作计划,完成这些工作的结束日期是2014年6月,我们力争到时完整的北斗系统导航定位服务标准在3GPP中获得通过。
2012年12月27日中国政府对外宣布北斗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同时也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B1I(1.0版)》,也就是常说的ICD文件1.0版,实质上这就是制定北斗3GPP技术标准的依据。一年的时间,部分北斗3GPP技术标准获得通过,是我们联合推进工作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我们标准化工作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对北斗系统的认可,北斗系统通过一年的正式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北斗系统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的时候,国家正式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在国家层面承诺了北斗服务指标,这也是我们对北斗自信的表现。
记者:据悉,根据3GPP标准流程,目前正在开展北斗性能标准研究工作,后续还将启动测试标准。请问,这些工作的进展情况,今后还有哪些重要工作要推进?
王如龙:按照我们既定的北斗进入3GPP的工作内容,在LTE系统和UMTS系统中,除了技术标准外,我们还要制定北斗性能规范标准和测试标准。技术标准理论层面的工作多一些,性能规范标准和测试标准要结合实际,后面的任务还很繁重。我们要研制测试的终端和服务器,要搭建测试环境,要开展性能指标的测试工作,摸索北斗系统合理的指标参数,这些工作也非常重要,因为写进标准里的指标参数,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记者:我们知道移动通信领域受众极为广泛,是推动北斗应用的重要领域,在推进北斗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您觉得政府以及北斗产业界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王如龙:北斗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将极大推进北斗的应用规模,在这一点上大家是有共识的,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不仅要积极推动北斗进入3GPP国际标准,还要推动北斗进入其他移动通信领域的国际标准,同时还要抓紧制定北斗移动通信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满足国际标准的自主研发的产品。为实现北斗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就要攻克制约北斗在手机应用推广的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另一个就是与之配套的国际标准体系。在自主北斗芯片的研发上,政府要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国际标准的制定一般都是企业主导的,政府在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更多的是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我们将迎来北斗应用推广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