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接受北斗网访问
来源:北斗网 发布时间:2012-11-08

  北斗网讯 记者孙宝忱)2012年11月5日—9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七届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接受了北斗网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冉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北斗网的独家专访。ICG-7是中国第一次主办ICG的大会,我们国家从以前的参会到这次承办会议,这个转变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意义?尤其是前不久我们刚刚成功发射了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这个时刻举办ICG大会对我们是不是也有些特别的意义呢?

  冉承其:你说的很对。举办ICG大会是中国一直以来的愿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最终是在第七届会议的时候承办。这件事有几个特别的意义:第一,承办ICG会议是中国作为大国,特别是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大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从2005年加入ICG组织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推动ICG的发展,同时在各种场合向联合国提出申请,希望中国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承办ICG的国际会议。经多方协调最终明确今年的会议由中国来承办。中国是ICG的原始成员国,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之一,在中国承办这个会就更加彰显ICG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引导作用,也更加体现中国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以及ICG组织的重要性。

  第二,非常凑巧,本次会议正好赶上我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三步走的第二步——亚太区域系统星座组网基本建成。上个月25日,我们发射了区域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也就是第16颗卫星,赶上这个机会对我们来说是双喜临门。目前我们这个系统运行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的要求。所以,在这一时机召开这个会就更加凸显出ICG的意义。

  第三,以前我们只是参加ICG会议,我们更多的是做好参会的准备,这次如何承办这么大型的一个国际会议,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新的考验。应该讲,我们有很多学习、了解、认识、提高的过程。借这个机会我们也可以让国内更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能够参与到这个会议里面。昨天开幕式你也能看到,我们北斗各大系统的很多专家技术人员非常踊跃地参会,这对他们来说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在以前出国参会时是很难做到的。

  总的来说,ICG-7能够在中国召开让联合国、世界各大卫星导航系统,包括中国在内,都从中收获颇多。

  记者:中方代表团为了这次会议都准备了哪些议题?

  冉承其:自从获得承办权以后,我们就积极地开始会议的准备,这方面不做过多的讲述。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派更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参与ICG大会,所以我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组织更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研究ICG的相关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提出更多要讨论的议题。所以我们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前后一共提交了20个议题,是历次ICG会议我国提案最多的一次。这些议题覆盖面也很宽,涉及到系统建设,包括兼容互操作、信号的设计,也涉及到卫星系统的应用、多个系统之间的应用,还包括技术交流和相关培训,以及在设备制造方面的交流合作,以及时间、标准、政策法规制定的交流。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方位的介入。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从这两天的会议来看,反响还是非常好的。

  记者:就这次大会来说,您个人特别希望达成哪些成果?

  冉承其:非常凑巧的是,ICG大会这次在中国召开之后就是我们四大系统核心供应商和其他成员国承办ICG会议第一轮循环的结束。这次会议的结束标志着ICG会议承办国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因此,本届ICG大会是非常重要的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ICG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ICG未来向何处去,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话题。另外,ICG的作用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进一步强化。

  我认为这次会议具有里程碑和阶段性意义。我们有一些新的考虑,要推动形成共同宣言,推动应用专题的研讨,推动多系统在民航、交通、气象等各行业的应用。

  记者:作为ICG第七届大会的主办国,中国在整个会议日程的设置上有哪些特别的安排?

  冉承其:我们对于这次会议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去年开始我们调动国内资源进行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ICG-7有这么几个特色,第一,历届ICG大会承办国中,中国是最重视的。5日开幕式的时候,我国国务委员刘延东专程来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们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都来出席会议,体现出所有人对ICG-7会议的重视,对北斗系统的重视。

  第二,在议程的设置上更多地考虑了应用的发展方向,我们特意设置了应用专题的研讨。

  第三,本次会议是全世界卫星导航领域的顶尖专家第一次在北京聚会,怎么能让这些专家更多的了解北斗?为此我们做了很多精心的准备,比如对北斗的宣传、介绍,同时我们也想怎么能把中国的特色、北斗的特色体现出来,对此我们特别安排了技术文化之旅。6日下午,参会专家会到我们航天部门,我们搞卫星导航监测评估的单位去看一看,实地感受一下,之后安排专家到颐和园进行参观,体现我们中国的文化特色。还有8日晚上安排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招待晚宴,就是想借这个机会,把中国的文化特色也展现给各位外国专家。

  记者:在昨天的开幕式上,刘延东国务委员代表中国政府为世界GNSS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倡议,就这三点倡议您如何评价?

  冉承其:我认为刘延东国务委员的三点倡议实际上说出了全世界做导航的领导者、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的心声。第一,现在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全世界各导航系统之间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时期,国际交流合作对北斗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来说都非常重要,今后卫星导航一定是多系统的天下。

  第二,关于推广应用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系统的建设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我今天上午跟奥斯曼博士进行交流会谈的时候也讲到,应用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实现更好的应用,最合适的就是多系统的兼容和共用。联合国在多系统的兼容和共用上应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中国应该首当其冲,义无反顾,承担起应用推广的责任。

  第三是关于提升性能。昨天报告者们都谈到需求无止境,这对系统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把系统建得更高、更好、更完善,让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更强。所以说,刘延东国务委员的三点倡议是全球GNSS届共同的心声,我们非常赞成。

  记者:ICG-7大会到今天为止已经成功召开了两天,就目前的情况,您如何评价本次大会?

  冉承其:对于这两天的大会情况,应该讲我们精心的准备终于看到了成果令我们觉得非常高兴,但是这只是刚开始。这届会议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包括联合国外空司的司长奥斯曼博士,以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代表都对我们这次会议给予了很高评价。评价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这次会议精心、过细的准备和流畅的工作流程;二是大会交流的成果富有特色,这次交流的一个特色是各个国家、各大系统把这一年以来最新的成果,包括技术上的和管理上的成果进行了交流,同时很重要的是进一步探讨了ICG改革的未来;三是通过这么一个多边平台为各个系统之间提供了双边交流的良好机会,这些天来我们各大系统、各个组织之间进行了会上、会下、正式、非正式的多轮交流,这也是ICG会议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今年9月份启动了用户的演示体验活动,并且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成功举办了第一站的活动,我知道我们同时在巴基斯坦也进行了北斗的信号接收和测试工作,现在测试的结果怎么样?

  冉承其:9月份巴基斯坦的测试结果非常理想。我们一共测试了4、5天的时间,测试结果与在国内进行监测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之前我们在国内的监测结果已经表明在第十六颗卫星发射之前我们的系统就可以达到水平10米,高程15米的定位精度,这预示着年底可以完全达到系统当初的设计指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优于这个指标。在巴基斯坦进行的测试更加坚定了我们北斗系统在中国以及亚太地区提供良好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谢谢冉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陈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