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技术赋能水文监测,四川新揭牌两个基地
近日“四川省北斗导航高精度基础数据中心水文试验基地”与“四川省北斗时空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文科研基地”在遂宁水文中心桂花水文站揭牌。
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传统水文监测更多的是依赖铅鱼搭载旋桨式流速仪、水位计等设备进行,需要人工计算、记录相关水文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无人机、无人船等新型装备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水文监测领域,这些装备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使得监测更精准、更高效。
除了利用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获取的水文数据也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传输到相应决策系统,实现对水文数据的快速收集、传输、分析与应用。
广西自贸试验区用北斗护航进口种牛高效通关
为护航进口种牛安全高效通关,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检疫监管模式 ,将北斗高精度服务应用于种牛进口运输全程监管。
过去,为确保进口种牛通关安全,南宁海关需要派遣人员,全程押运进口种牛运输车辆,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如今,南宁海关利用高精度北斗定位终端与海关监控指挥中心结合的方式,构建全程可视化监管体系,实时了解运输车辆的位置、行驶轨迹等信息。海关关员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监控车辆状态,一旦出现偏离预定路线或异常滞留的情况,及时进行远程处置。
该模式不仅减少了约60%的押运人力成本,还实现了“零接触”下的“全链条”精准管控,为活畜运输监管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化样板。
江苏盐城:抓住“黄金期” ,北斗赋能田管忙
7月13日,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西南片区高标准农田里,十多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在万亩稻田上空精准穿梭,将氮肥(尿素)均匀洒向绿浪翻滚的水稻田里。
当前正值水稻分蘖黄金期,追肥和化除是保障高产优质的“双核心”措施。无人机通过北斗系统预设航线,实现厘米级定位施肥,有效避免了重喷漏喷;农户手动补位的二次化除,则重点针对抗性杂草(如顽固性稗草)进行“靶向清除”,有效阻断杂草与水稻竞争养分、光照和空间。这场“空中+地面”的协同作战,正是现代农业“藏粮于技”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