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是指夏收、夏种、夏管。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大忙,农民们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又需要不误农时、及时栽种,种下的作物需要追施肥料,确保生长和丰产。
“三夏”时间紧任务重,智慧农业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今天就让我们前往农事第一线,看看基于北斗的各类农机在今年的“三夏”时节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北京顺义的田间,装有农用北斗作业监测终端和北斗导航农机驾驶终端的收割机、玉米播种机正在忙碌,顺义的“三夏”生产科技范儿十足。顺义区在多种农机装备上共安装北斗终端200余台,一合作社6800余亩小麦不到6天就完成收获。
▲在河北,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学生们的试验田通过使用北斗新型农机设备,1000亩“绿色吨半粮”试验田颗粒归仓,实测产量最高达到1400多斤每亩。
▲河南各小麦主产区的种植户正抓紧抢收、烘干、入库,夏播同步展开。麦田里加装了北斗辅助驾驶终端的播种机和收割机密切配合,前面抢收,后面抢种。农机手表示“通过北斗播种的直线偏差不超过3厘米,不仅便于后期除草和管理,还省力高效。”
▲山东东营广饶县仁文家庭农场600多亩农田里,基于北斗的新型大马力拖拉机正在抢种玉米,新型拖拉机、新型播种机等一大批机械投入到“三夏”生产,小麦收获进度加快,同时又做好秋粮趁墒抢种,实现抢收抢种两不误。
▲在江苏省多地农场,工作人员在屏幕上远程设定好地块长度、收割机割幅宽度等参数,一台台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农机奔入田间,饱满的麦穗被吞进脱粒箱,收割数据实时回传。
徐州丰县利用基于北斗的位置数据,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不仅能准确地算出作业亩数和作业地点,还能根据田间机械余缺、作业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供需对接,为农户和农机手们打造智慧机收“三夏”。
▲安徽小麦主产区基本完成收获。在安徽蚌埠市固镇县石湖乡种粮大户高坡的麦田里,搭载了北斗终端的智慧化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机器可以自动收集多项收割信息,并能实时监控作业质量,确保小麦精准收获。安徽蒙城实现平均300到400亩地一台北斗收割机的精准配置,有效加快了收割进度。
▲湖北省1500多万亩小麦已经进入收获尾声,粮食烘干工作如火如荼。今年当地通过在农业机械上安装北斗农用智能终端,农机变得智能化、数字化,一季粮食从采收到烘干只需要15天,相比过去缩短了7天。十堰市郧西县将全县收割机、无人机、插秧机、烘干机等50余台(套)农机,纳入农机北斗信息中心平台进行信息化平台管理,对农机具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进行实时监管,提高农机利用效率。
目前,湖北省已推广应用各类北斗农用智能终端51000余台(套),累计监测各类作业面积1.44亿亩次,监测烘干粮食410万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万亩稻田里布满“科技范儿”,有北斗农机插秧、施肥、植保,少了些紧张忙碌,多了些田野的悠闲。当地农民表示:“以前田管期间,施肥和喷洒农药主要靠人工,得花七八天时间,现在有了无人机,两天就能搞定。”
▲当下正值陕北无定河水稻插秧的“黄金期”,当地今年首次借助装配了北斗终端的插秧机进行自动插秧,推进5万亩水稻种植,稻田小块并大块,整地、栽种、收获全程机械化,助力水稻丰收高产。
风吹麦成浪,夏粮耕作忙。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度已过七成,进展顺利。从田头到麦仓,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一粒粒金黄的麦子透着这“三夏”好“丰景”。北斗在农业全环节的多场景应用,让“三夏”时节增添更多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