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杨长风总设计师:梦想无止境 北斗亦无止境
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20-06-1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全程参加北斗一号试验系统、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到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工作,主持建设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在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设计、工程建设和组织管理工作方面,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亮相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以视频连线形式接受记者提问,介绍北斗系统建设发展的最新进展。 

   

  杨长风 

  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的国家使用上我们的北斗,今年我们的全球系统建成以后,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我们的北斗都会向你提供满意的服务。中国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这是我们的一个期望。 

  2014年,杨长风接任北斗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当时我国已经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正在向北斗全球系统过渡,全球系统的新体制、新技术、新信号都需要进行试验验证。 

   

  杨长风 

  如何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建成这个系统,并持续地提升北斗系统的服务能力,这是当时摆在我面前的首要任务。 

  作为北斗系统的工程总设计师,我带领工程全线,有效地解决自主发展、高密度组网、高可靠运行和产业化应用,以及国际合作面临的管理和技术难题,努力建成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这样一个我们必须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经过几代北斗人的不懈努力,北斗系统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40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发展的奇迹。然而,北斗系统的建设发展历程却困难重重。北斗二号研制初期,本打算从国外引进核心器部件——原子钟,但由于外方原因,最终没能实现合作。国外的技术封锁,成为当时制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的最大瓶颈。 

   

  杨长风 

  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北斗二号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了,没有核心的东西,我们的系统,我们整个的研制工程就要受阻。当时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北斗人坚定一种信念,一定要拿出自己的原子钟来。 

  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北斗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瓶颈。更让人惊叹的是,星载原子钟的精度指标通俗来讲是10万年差一秒,而如今,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的精度已经提升到每300万年差一秒。同时,我国还自主研制了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性能完全满足了我国北斗系统定位精度要求和卫星使用寿命。作为北斗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让杨长风至今仍十分动情的时刻,是在2007年接收到北斗二号第一颗卫星的信号。 

   

  杨长风 

  这颗星不仅是我们北斗系统的首颗卫星,实际上它更肩负着我们启动我们北斗空间轨道位置和无线电频率的这样一个重任。 

  导航卫星发射上天的前提是要有合法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这是世界各国必争的宝贵资源。2000417日,我国在国际电信联盟组织争取到了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按规定必须要在7年有效期内发射卫星并成功收到信号。 

   

  杨长风 

  实际上是当时北斗立项的时候是2004年,所以说只有3年的时间。3年的时间,我们要发射一颗星,当时实际上也是很难的,一般来说要5年的时间。 

  为了抢占来之不易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北斗团队夜以继日,赶在20074月初进入到发射阶段。 

   

  杨长风 

  当时这颗星已经伴随着火箭进入了我们的发射塔架等待发射了,却突然发现卫星的应答机这个部件出现了异常,为了不让卫星带着问题上天,我们重新打开了我们的整流罩。 

  时间紧迫,北斗人72小时没有合眼,及时排除了隐患。终于,2007414日凌晨411分,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于417日晚上8时许传回信号。此时,距离国际电联的七年之限只剩不到4个小时。 

   

  杨长风 

  接到这个信号以后,那个时候反复跳跃,高兴得激动得要命,大家都眼泪都出来了。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我们的轨道频率资源给保住了。 

  经历了这惊心动魄的背水一战,北斗系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随着北斗工程建设的推进,北斗系统进入了持续稳定运行和全面应用推广的崭新发展阶段。 

   

  杨长风 

  作为创新无止境,我们的梦想也无止境,我们的北斗也是无止境。到了2035年,我们还将建设一个更加泛在的、更加融合的、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这就是我们宏伟的一个目标。 

编辑: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