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滚动新闻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时间:2012年5月16日-18日 地点:广州

专访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孙家栋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18

  北斗网讯)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召开之际,北斗网记者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

  记者:孙总,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次年会的主题定为“走向应用的北斗”?

  孙总:航天事业发展几十年以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应用问题。当年航天发展起来的时候,它的用途并不是太大。当航天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民用领域这个大课题的前景就非常广阔了。

  实际上,航天对地面的作用就是传达信息。通讯是信息传达上去之后再把它传到另外一个地区;遥感是把地面的一些情况接收到以后再进行传递,最后返回到地面;导航定位是通过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定位、授时。但是这个信息量非常大,将来的使用效果直接标志着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成功。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航天大国了。假设要真正步入航天强国那个阶段,航天信息怎么应用是关键。

  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间,其他应用卫星都有一些非常强的对口单位,好比气象卫星,气象局抓的很紧,这边发射,那边进行气象预报;再好比遥感卫星,遥感部门也抓的很紧,做了大量的工作;轮到导航卫星,当然我们国家也有专业部门重点来办这件事情,但是随着系统建设、研发,大家发现它的应用面越来越广。

  早在我们国家制定北斗导航工程的时候,就非常重视怎么把它用好这个问题。假设大家有所留意的话,会发现我们的其他航天工程当年都强调,工程下面包括五大系统:火箭、发射、卫星、测控、应用,大概是这样的情况。到了北斗的时候,专门把应用系统原来的运控部分和应用部分分成两个系统,所以北斗是六个系统,其中单独有一个应用系统,这体现了国家对北斗应用的重视。

  但是北斗的应用推广还存在一些限制。首先,GPS在我们国家得到长期应用,有很多企业对GPS很熟悉,对我们国家的北斗一开始不太了解;其次,作为这么大一个工程,你要在社会上有个置信度,使得社会上对你认可,大家才敢于把自己的地面建设工程寄托在用你这个信息上。假设你这个网不稳定,那么大家会有所担心,这是很正常的,确实要有个过程。

  面临这个问题我们就在几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我们北斗这个网,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质量搞上去,质量上不去,就得不到地面用户的认可。从一开始,我们就在北斗系统空间段上下了很大的力气。到去年年底为止一共发射了十颗卫星,已经可以开始试运行了。

  第二步,这个网织好了以后,既要把平时的工作做的非常踏实,又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服务。因为信息下来以后,有的时候受到气侯的影响等等,接收到的地面信息是变化的。所以这部分要随时随地做大量的工作,保证服务好。

  第三就是我们国家产业方面要有一个建设过程,比如说地面应用有很多关键的器件、芯片、天线,都有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一个宣传过程、推动过程、建设过程。所以正是这样的原因,为了尽量让北斗在国内能普及,能使大家认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专门组织推动这方面的工作。第一步就是宣传,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个北斗,第二再逐步增加大家的信任度。这其中很重要一个手段就是国家下了很大的力气,每年一度召开一个全国性、甚至逐步走向国际的年会,这其中有学术问题,有科研问题,有产业化问题,在这几方面来共同推动这样的事情。

  第一届年会大家都知道是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步我们还是希望重点起到宣传作用,通过这样的年会让咱们国家的产业界、科技界、地方政府都知道我们国家北斗建设到一个什么程度。第二届年会是在上海开的,我们当时定的就是继续推动这个事情,再进一步来宣传我们北斗的建设过程,同时展望将来,从去年到今年的年会,随着我们北斗不断建设,从去年年底试运行以来,确实已经看出这一点了。为了推动产业尽快发展,产业还得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这个导航年会重点就抓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拿出一部分科研经费跟各个有关部门结合,搞一些带有试点的项目。比方说北斗建设和我们的交通运输领域合作,交通部搞了九个省市区作为试点来推动。和林业部门合作,就是林业防火、林业管理、生态管理,这些都是逐步走向产业化的项目。

  第二件事,北斗系统到去年年底已经开始试运行,今年年底基本可以达到我们原来工程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我们国家的产业部门热情非常高,有很多的基础起点,通过这一两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想进一步推动应用和产业化这个问题。所以今年决定在广东开。广东省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搞新产品,搞市场化、商品化的大省,大家都感觉广东、上海这一条线上有丰富的经验。正好这个年会在广东开,所以才定了一个“走向应用的北斗”这个主题。据我了解广东的准备工作很好,我相信这次年会对北斗应用这个问题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记者:这次我们导航年会已经第三届了,有哪些亮点,我们观众有哪些看点?

  孙总:亮点恐怕还是两部分,一部分还是要不断的进一步向各部门宣传我们北斗当前已经建设到一个什么程度,因为这是一个基础的东西。假设这个问题大家没有信心,这个事情下一步就很难谈了。所以这次年会从科研角度来讲有很大一部分是向全国各方面来介绍、汇报,当前北斗已经建设到这么一个程度了。第12颗、13颗北斗导航卫星刚发射完,那么很快14和15到年底就可以发射。同时就要再进一步展望一下明、后年我们国家的北斗建设过程中工作的安排。

  第二部分还是在科研方面,我们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有一些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好的一些研究成果。为什么我把它跟应用分开,即使将来怎么搞应用,也要它有一些研究工作作为基础。

  记者:孙总您能不能讲讲,我们第二届导航我觉得效果很好,美国的GPS之父都过来了,当时我们采访了三家,讲的非常好。从第二届到现在我们应该是从年会的角度来讲取得的成果还是比较可观的。

  孙总:当时是这样的情况,因为科研事情有一些都是思想上互相启发。去年上海的年会其他几个系统都来了,同时他们也借着这次机会想一些问题,包括去年的年会大家一起互相启发,就是作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将来怎么样把信息共同应用。因为信息多了以后,它的质量的提高,可靠性就提高了,那么它就可以用在更敏感的一些项目上。比如说航空,航空现在大家都知道,已经很早就用了导航系统了,但是它大部分都是在航线上,好比说你从北京来到上海,这个航线过程中这边列入导航,这个效果也是很好的。但是好比说,你在北京机场起飞,来了以后在北京机场着落,尤其这天气不好的时候,那么现在各个大型机场都有一套地面的雷达系统,导航设备。但是这种设备非常复杂,价钱也非常高,你不可能把全国甚至全世界所有大大小小的机场都建设这么一条设备。即使你所有机场都建设了,将来飞机有临时的话,好比有点什么事故,不直接往机场落,落到一个平地上,但你得找一个好地方,也不能撞到地方,得像着落那么下去。那个地方肯定没有什么雷达设备。但是假设这四大系统现在大家研究这个问题,能不能把全球的四大导航系统结合的非常好,精度非常高,可靠性非常好,将来就可以全面解决航空起飞着落,或者临时迫降。那样对航空整个管理就起到根本性的改变,革命性的改变。所以这类问题,大家都认识到一个系统很难办,因为代价太大。现在好比说每个系统平均来讲都是30多颗卫星,办这件事情都得上百个,有一家来搞承担的价钱都太大了。但这里有一些技术问题,信号怎么接口,标准怎么制定,深入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

  记者:兼容和互操作的问题,怎么样实现。

  孙总:对,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我的系统我将来还得有我的自主权。大家将来合作的时候,非常深入的来合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技术上已经起步了,大家开始来探讨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

  记者:孙总咱们讲讲咱们国家的北斗,以前我采访您的时候您曾经说过,地面上的应用必须和天上的组网要同步推进,您现在感觉到地面和天上这个节奏怎么样?

  孙总:我感觉对中国来讲前一个阶段是有一个客观原因,这个客观原因就是美国的GPS当年建设的很早,他很早就进入到中国市场来了,那么在地面上,好比说你平时轿车装一台就比较方便。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已经面很宽了,我是这样感觉的。但是这些产品,外国商人的目的都是为了挣钱,他可以在中国找一些厂商来合作,但是都是一些不是深层次的关键性的产品,比如说芯片这些东西,他们都自己控制的,核心技术很难掌握过来。我们就是加工组装,这样的话在中国市场应用面还是很广的。但从我们自己天上发展起来以后,中国航天是这样的情况,北斗也不是孤立的,我们国家是从第一颗卫星上天,一直一步步发展这个应用卫星,第二大阶段走入的载人航天,第三阶段又进入了升空探测。它这个每一步每一步往前发展都是互相搭桥的。好比说这个质量问题,我深深感觉从咱们搞载人航天以后,航天质量是绝对大大跨进一步。因为搞航天的,一听说我这个产品将来应用在人上天,这个动员力量很重要,比一般的力量要大。不是说搞别的产品我不重视,那种动员力量就不一样。所以你刚才问这个问题,就是航天整个几十年在国家的重视,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确实是从自力更生自己干,关键技术问题也自己掌握,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一转入搞这个北斗的时候,这个速度发展的是很快,基本上技术是自己掌握的东西。地面的问题就是刚才我说的情况,你说有没有?有了,完全是不是自己搞的,这里面百分之多少我很难说,但是核心的东西不是你自己掌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马上转入到怎么应用北斗,这里面要有一个自己发展的过程。自己发展就面临这么一个问题,你一起步的时候需要很大笔投资。且一般来讲,我向他们学习的时候我都感觉这样的情况,企业这个投资它不怕投资大,是怕产品出来以后没有市场,投资收不回来。我投资再大,这个市场是肯定能销售出去,这个钱我还能挣回来,这个事情就好办了。所以说北斗一起步的时候,总的来讲,长远发展肯定市场很大的,但是你一起步的时候这有个过程。所以这个企业发展就遇到非常难的矛盾在这里面,你一步多用市场也开发不出来,你市场要开发出来了,要靠现代的技术的这种条件下怎么往前推动,所以这里面确实有一个怎么来宣传,怎么来鼓励企业,还有一些国家的政策支持这件事情等等把它结合起来,逐步的才能把它发展的好。但是我感觉到,我们的企业现在有非常好的条件,我认为GPS进入到中国的市场,虽然占领着中国的市场,但是我们的企业跟外国厂商结合起来搞GPS,虽然是关键的产品我们没掌握,但是有一些基础对我们企业还是培养出来一支队伍,起码导航定位这个设备怎么回事,这个东西确实培养出很大队伍。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想他们将来下一步努力来搞是发展很快的,尤其是这一两年,我们上海地区,广东地区产品发展都是很快的。

  记者:还有从GPS转到咱们北斗还有一个认识,一个信任的过程。

  孙总:对,就是这个问题,最大一个问题是这个问题。另外这里有一个确实你要发展起来,他有很多配套的东西。好比说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很快,你这个终端用户,汽车应用导航仪,里面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电子地图,这个电子地图搞好了是有代价的。但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很快,好比公路建设,在北京我住在西城,到了东城就发现这个地方怎么又出来一条路,变化太快。所以电子地图跟不上,跟不上老百姓用的时候,他自己的亲身体会,他不理解这个东西的在变化过程中。所以这里面都有很多问题,怎么配合起来一步一步来发展的。

  记者:孙总,您能不能给终端厂家的一些建议,怎么样推广这个?

  孙总:现在从国家来讲,因为市场经济不能强行政策,从国家来讲就是帮助来宣传这个事情,使得市场上渐渐对这个认识提高。第二确实是北斗下了很大的工夫,跟各个地方结合一些重点的当前要开展的项目,他们叫做示范工程。用这些项目来带动一些产品,因为这些项目都很大,都是几十万台的设备,这样很可能有意识的也就带动了一些企业的发展,企业有了这样基础的销售量以后,下一步渐渐有点进入到良性循环了,这就比较好办了。

  记者:我了解好多产品,其实跟老百姓并不是隔的很远的,除了咱们产业上,像气象、交通,我见到好多咱们有一款您开发出北斗PAD,还有手表都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其实离老百姓并不是很远,能不能掌握一下咱们下步应用它。

  孙总:下步应用就是这样的情况,应用这个问题靠你地面在进入在开发,各个领域都可以。好比现在大家提到的老年,老年人尤其岁数大了以后,这个思维有的时候确实断断续续的,临时忘了什么东西。个人出行以后,大家也都很担心,怎么样戴这么一个小仪器,跟中心甚至跟你家人都随时随地可以联系。结合这个东西来想,家里的宠物,小猫、小狗都可以提到。有的人讲,可以把人身体不好,常闹心脏病的一些人都安装上。现在有手机可以临时报警,将来跟手机结合到一起,你给中心医院报警了以后,你具体在什么位置用不着你说话,马上信息就可以出现了。所以这些问题就看你怎么去想象结合,和专业去结合。我前两天做一次地理环境,很奇妙的一些环境,咱们地理专家到那去考察。随时随地就拿出仪器,这个地质,尤其是植物在这个纬度上,多高纬度长什么植物,资料是很多的。他拿来一看,我现在是在多少纬度上,这个是不是应该在这个地长。不符合他们的自然规律,他就要很好的研究研究。这个地方北纬度很高了,应该南方的树。所以这类问题将来发展起来是非常的有意思的。现在假设真正发展大步往前跨,大家都认为和手机结合起来。将来手机本身把定位加进去以后,那就说什么问题呢?就是航天它就是搞信息的,通讯是信息传递,遥感是信息给你收集,导航定位是把信息给你定出来位。过去这一个阶段发展,因为它是独立的发展,地面应用他都独立的,好比手机,当然手机通过地面网了,移动手机将来通过天上网。我这个手机,看电视什么的。将来这个手机它就可以把三个问题结合到一起,因为手机到哪就可以照相,照相马上就可以传出去了。同时图片就在地球纬度上什么地方,马上都可以定下来了。这类问题,将来发展是比较快的。

  记者:能不能展望一下咱们北斗应用的前景?

  孙总:将来结合地面应用,主要是经济建设,产业的发展,过去大家估计一下,说到2015年,可以达到上千亿这样一个产值,2020年可以达到5000亿个产值。当然现在都是估计,也不一定非那么准,也可能估计低了,也可能估计高了,但是这个前景发展是非常广泛的。有的人现在搞电子这样讲,最近他是走了三大步,一大步是手机,有了手机以后发展的各方面,带动产业发展特别快。第二步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一发展起来以后确实是带动很多的发展。第三步就是整个的导航定位,这个要协调发展起来,这面一结合,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记者:孙总请问您个个人的问题,尤其去年还是前年,我看您往返发射中心是非常频繁,您感觉到自己是不是很辛苦?往西昌就跑了十几趟。

  孙总:对,因为是这样的情况,咱们现在根据国家航天已经形成这么一个习惯了,任何一个卫星,前头研制阶段咱们不讲了,就讲卫星和火箭。临出厂以前大家把一次关,出去以后,试验队,生产线人员和基地,不同的基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已经养成这么一个,变成我们航天的制度了,卫星要往里加注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节点,加入进去以后,假如你卫星再出了大的事情,再把推进剂排出来,这颗星将来就很难出来了,所以出厂以后,这颗卫星一定要办这么件事情。火箭有同样的情况,所有的工作准备好了,要加注,要发射了,大家要好好研究研究,到底有没有什么问题。这两件事情一定要亲自到现场,既然它是质量的节点,你一定要亲自到现场。尤其是火箭加注完了很快就跟发射结合到一块了,所以每一次发射起码这两件事,你要到现场。咱们的交通比过去真是好多了,90年代的时候,西昌去一次的话,到成都晚上坐火车,车票都很难买,买到火车票坐一晚上火车到了西昌再下车,折腾一晚上。现在飞机当天就到了。但是从经济效益来讲,咱们国家现在还没发展到那个程度,不可能一下到达西昌。

  记者:您是两弹元勋,从第一颗卫星就搞到现在,现在搞北斗。几十年了一路走来我觉得应该有很多感触,在航天方面应该有很多感触。

  孙总:航天我感觉是国家给这么一个任务,非常光荣的这么一个任务,从自己来讲,从不懂这个事情,到老同志领导下,教导下不断的学习,能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我感觉自己是非常幸运,非常幸福的,确实要感谢他们,感谢全国人民,感谢航天事业的过去的老专家,甚至我们一些老干部专家。我所谓讲的老干部专家就是聂帅,下面是张爱萍,他们这些老同志带领。我感觉作为自己来讲,赶上我们国家这样一个航天事业发展年代,同时在这里面,在老同志领导下,各方面支持下,和大家一起工作几十年,也是不断的学习,对自己也是有很大的教育。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感觉自己很幸福。你说工作艰苦不艰苦,真是艰苦,从自己来讲,自己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个人生活也好,什么也好,自己从来没考虑过。但是确实自己无悔,假设还能从头开始,还是能赶上这个机会的话,我还是愿意重复干这些事情。

  记者:现在我们中国航天从弱到强,可以说从第一颗卫星到载人航天,现在空间站马上就开始了。孙总您能不能给我们描绘一下,未来中国上空的星空是什么样的?

  孙总:整个科技比较这个事情是非常大的,钱老当年在世的时候老教导我们,人类是从地到海洋,到航天,到了太空以后,但是到太空不管怎么活动,从现在来看,应当还是回来为我们地球服务。这件事情我感觉到确实是这样,所以我们国家的航天规划发展,不管你怎么制订,不管你怎么维护,我是深深的感觉到有一个中心目的就是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为我们的国家社会进步,为我们各方面安全事业来做这事事情。这个航天的事情确实发展起来将来是非常非常好的。

  记者:孙总,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